我是膽小鬼

gonatto2004-05-07

昨天晚上半夜三點肚子痛到醒來繼續上廁所去。

坐在馬桶上眼睛睜也睜不開,可是肚子傳來一陣陣的痛楚又讓我無法放鬆自己,明明昨天就沒有吃東西了,為什麼還要我吃這麼多的瀉藥呢(哭)。

自己接觸了某校的通識教育課程,裡面一直都在提到大學教育的目標是要培育「通識之人」,以免走入各行各領域中的象牙塔,但是...聽了這麼久,再加上綜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包括這次。

我發現,不是教導你另一個領域或是接觸到另一個領域的知識與學問,就叫做「通識教育」,也不是保證接受這樣教育與訓練的人,出去就可以真的稱的上是有「人文素養」。

連最基本的「瀉藥」這種東西,都沒有考量到每個獨立的「人」所不同的特質。使用說明書上簡單寫著,「檢查前喝下250cc一瓶」。

拜託、就算是250cc的白開水讓人一口喝下去都會令人反胃不適,更何況是帶有奇怪味道的藥水?

既然都已經喝了瀉藥,為什麼晚上、隔天清晨,又還要再吃一次瀉藥?

我平日就已經是很容易腹瀉的體質,明明就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排出了,也必須吃的跟一般人的量一樣?

這些也跟醫生說過了,可是我覺得,或許、對醫生或是藥師甚至是醫療器材、藥品研發製造的人來說,我們的「身體」,對他們而言,不過就是一堆單據上的數值變化,所有的「個人」,都可以被以同樣一套規則去化約...

問題很簡單,因為、他們並不是把「人」當成「人」
而只是當成「物」而已

所有的人都分為「成人「幼兒」
所有的成人就是吃這個量
所有的幼兒就是吃這個量
一個單位對一個單位

而眾多無數的人,最後都只是被化約成一個個的「單位」


所以、問完症狀後,送去作檢驗
做完檢驗,對檢驗的數字分析
綜合分析結果與醫療專業知識的判斷
給予進一步的治療或醫藥處理


說難聽點,醫人跟修理家電有什麼兩樣。


或許你會如此質問我『不然你想怎樣?』


再怎麼說,我都有顆愛胡思亂想、沒什麼出息的頭腦。

所以、我有感情,我有感覺,我甚至會自己嚇自己。

上醫院接受檢查或醫療,並不是用來宣告自己勇不勇敢的吧?
既然如此,又何須對著病人說『你這樣不夠勇敢』
又或者,給予病人對於檢驗過程或是治療過程說明,減緩病人心中的恐懼?


因為「人」不等同於「物」,所以、上檢驗台或手術台的時候,請不要讓病人覺得自己只是在「任人宰割」,而是可以感到安心與信任「我是來接受你們的醫療服務」的感覺。

如果各位去美容院或是理髮院接受理髮師或是按摩師服務的時候,應當不會感覺到自己只是顆「頭」或只是塊「肉」吧。

不是把人丟到冰冷的機台上,用著一堆奇形怪狀甚至說是齜牙咧嘴的金屬儀器在自己的身上肆虐縱膻,自己只能對於自己的身體感到無能為力。


到現在一直都是這麼覺得


為什麼醫院裡,不管是檢驗儀器或是設備,都要做成如此令人害怕的形狀呢?


當所有的工業都開始在追求起一股「人性化」,汽車、電腦、家電也都拋棄了冷冰冰、硬梆梆,讓人感到僵硬的造型設計,甚至許多的家具、家電,更是兼顧造型與功能,一來使人對之不再產生恐懼感更添親和力,二來又不在功能上失去其原有效用,甚至更上層樓。我所買的一個瑞士製的磨刀器,其設計的簡約與功能的巧思,一來不需讓人看到冷冰冰的結構外露,二來又兼顧磨刀安全與功用。


為什麼?為什麼醫療器材儀器的設計與製造,卻還只單單停留在「功能」一點上呢?


或許因為設計的人、使用的人與「被使用的人」三者從未有過交流吧。


買車、買電腦零件,甚至坐公車都會有服務品質調查或者是使用者滿意度的調查,但是...從來沒有人問過病患

『你覺得這台機器哪裡不好?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簡單,因為相較於設計者而言,一般病人只是「門外漢」。

沒人在乎「非醫學專家」者的意見。


連法院現在都有對法官作評鑑了,可是...從來沒有人問過每天有這麼多人在使用的儀器,使用過後的感受或是建議。

聽診器一定要全金屬,不分春夏秋冬冷冰冰地就貼在病人的胸口上嗎?
(連機車手把都有「加熱」功能了)

壓舌板每次都一定要把病人壓到快要想吐出來嗎?


看牙齒一定要聽的到旁邊馬達在那邊咆哮的叫聲嗎?
明明現代科技講求的趨勢都是環保、經濟與人性化,
幹嘛還要再加上這些無謂的效果音筯加病人的不安?




或許....最終的決定還是在於......


資本主義社會吧....